智慧电商解决方案
为各种规模的企业提供灵活、安全、稳定、低成本的方案
金融解决方案
为金融行业客户量身定制合规安全、低成本、高性能、高可用的云服务
通用教育解决方案
结合教育场景打造了丰富的产品,无论您是在线教育企业、学校
智慧传媒解决方案
面向国内各级媒体机构,致力于打造智能化、高扩展、可维护的智慧传媒平台
企业网站云解决方案
提供安全的防护体系,内网级混合云架构,一站式大数据方案,智能的运维管理
高防云主机安全解决方案
解决云主机面临的流量攻击、恶意挖矿、暴力破解、漏洞攻击等安全问题
医疗大健康解决方案
医疗服务机构、医药研发与流通、康养等,构建医疗大健康产业云生态
游戏解决方案 GameArch
丰富的游戏生态资源,致力于打造高质量、全方位生态的游戏云服务平台
International
简体中文 English 繁體中文 Deutsch Corsu guarani Hausa Cymraeg Nederlands 日本語 गोंगेन हें नांव Aymara Français Kreyòl ayisyen čeština ʻŌlelo Hawaiʻi डोग्रिड ने दी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ภาษาไทย հայերեն فارسی Hmoob ދިވެހި भोजपुरी Türkçe हिंदी беларускі български tur Gaeilge ગુજરાતી Magyar eesti keel بالعربية বাংলা Azərbaycan Português Suid-Afrikaanse Dutch taal کوردی-سۆرانی Ελληνικά español Frysk dansk አማርኛ Bamanankan euskara Italiano Tiếng Việt 한어 অসমীয়া català Suomalainen Eʋegbe Hrvatski Cebuano Gàidhlig na h-Alba bosanski galego按元素周期表投资的趋势仍在继续,这次是:钒。
最近,钒电池正在成为电化学储能大家族中的“新秀”。
为什么这么说?先是能源局在 6 月份发布的相关文件中提到,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应使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也不应使用梯队电池。
文件一出,钒电池的热度应声而起,随之而来的便是行业内不断出现的整合消息,像大连融科牵手攀钢钒钛,普能牵手河钢股份,伟力得牵手中核钛白...... 钒电池生产商与钒原料公司纷纷借此机会深度绑定上下游,为日后分得赛道红利做好准备。
紧接着,11 月 3 日又一重磅消息放出: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正式开标。受此影响,11 月 4 日午盘,钒电池板块指数涨幅达 3.69%。钒钛股份上涨 9.96%、中核钛白等相关带有储能概念的股票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拉升。其中,钒资源龙头企业钒钛股份的股价距离年初,已经接近翻倍。
对于钒电池赛道的崛起,国泰君安在最近的报告中乐观地判断,我国全钒液流电池已处大规模产业化前夜。并且还预测说,未来钒电池将全面领先锂电池、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预期 2025 年钒电池在储能领域渗透率有望达 15%-20%。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钒电池赛道的资金聚焦效应慢慢显现,嗅到红利的上市公司纷纷行动起来。
龙佰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了钒电池布局最新进展,“公司电池材料研究所目前正在进行钒电池技术研发,储备相关技术,未来公司将根据钒电池市场情况,积极推动钒电池材料产业化。”
海德股份也与大股东永泰集团旗下另一上市公司永泰能源共同投资 10 亿元设立德泰储能公司,专注布局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
就在成立后不久,德泰储能便频频发布投资布局动态。先是在产业链上游,收购钒矿资源公司敦煌市汇宏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65% 股权;然后在下游应用场景上,德泰储能还将投资张家港沙洲电力有限公司 2×1000MW 机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辅助调频项目。
二级市场的追捧,也将热度传导到一级市场。北京普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亚太区销售经理匡桢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热度上升后,“不仅表现在产品销售方面,投资方面也特别活跃,不停有投资者来讨论融资的可能性。”
上海电气储能科技公司副董事长杨霖霖在 9 月称,该公司去年已完成 4250 万元的 pre-A 轮融资,今年将启动 A 轮融资。上海电气储能科技公司正是一家专注于钒电池业务的公司。
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随着钒电池在储能领域逐渐开启规模化进程,按照在电化学储能中渗透率 10% 计算,至 2025 年,钒液流电池装机规模可达 4GW 左右,年均复合增速在 120% 以上。
虽说钒电池的热度刚刚开始,但概念其实由来已久。
早在 1974 年,在美国 NASA 的资助下,Thaller 就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储能技术 —— 液流电池,算是钒电池的前身。
十年之后,真正将钒电池研发成功的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 Marria Kazacos 教授。1986 年,Marria Kazacos 教授提出的钒液流电池体系获得了专利,算是标志着钒电池真正的诞生。后来,该专利转到了新南威尔士大学手上。
申请专利后,诱人的前景自然吸引了众多公司。1997 年新南威尔士大学将专利权转售给澳大利亚 Pinnacle 矿业公司,新南威尔士大学停止了 V2+/V3 + 电对和 V4+/V5 + 电对在硫酸体系类型的钒电池研究。不过,就在拿到专利后不久,Pinnacle 就发现钒电池的研究远非想象中简单,自己根本做不出产品,于是又于 1999 年将在日本和非洲大陆的专利许可分别授予了日本住友公司和加拿大 Vanteck 公司。
住友电工与 K ansa i E lectr ic Power 公司自 1985 年就开始合作开发钒液流电池。在 2001 年左右,住友电工建成了多个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并将其用于办公楼、工厂供电,以及风力发电场和高尔夫球场光伏阵列的配套设施。
在同一时间,Vanteck 公司反向收购了 Pinnacle 公司 59% 的股份,获得核心专利权,次年更名为钒电池储能系统技术开发公司(VRB Power System),该公司又在 2004 年收购了 Reliable Power 公司,从而控制整个北美地区的全钒液流电池市场,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全钒液流电池公司。
不过,由于 VRB 上市时全凭钒电池的概念,并没有成熟产品,再加上 2008 年的金融危机,雪上加霜,导致资金链断裂,被迫破产清算。
VRB 的破产也让另一家钒电池研发公司普能看到了机会。普能的前身是 2006 年俞振华在纽约注册成立的普能科技。2007 年底,为了让融资最大化,俞振华与合伙人吴正宇把公司的钒电池团队和锌溴电池团队分离,独立融资。其中,俞振华的钒电池团队成立了现在的普能公司。
成立后不久,普能便拿到了德丰杰和德同的融资,不过此时的普能距离商业化仍有相当长的距离,亟需核心技术突破,VRB 出售无异于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普能在第一时间递交了收购申请,并且以 215 万美元竞购成功,由此掌握钒电池的核心专利权。
之后,无论是研究院还是企业界,国内的钒电池研发也在陆续不断地出现钒电池的消息。比如 2020 年 6 月 11 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宣布成功研发出新一代低成本、高功率全钒液流电池电堆;2015 年攀钢钒钛宣布攀钢钒电池已量产...... 不过,近十年时间里,钒电池虽有小步发展,但并未迎来爆发机遇,始终处于边缘角色。
最近钒电池概念的火爆,源于 6 月 29 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2022 年版)(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不宜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
众所周知,建造大型的化学电池储电站,考虑的首要因素就是安全。与其他类型电池相比,全钒液流电池电解质离子存在于水溶液中,不会发生热失控、燃烧和爆炸,有人曾用一句话总结钒电池的特性:比它安全的,装不过它,比它能装的,安全没它强。政策端对储能安全性的要求进一步调高,恰好让钒电池有机会脱颖而出。
安全之外,钒电池还有一个特性:耐用。不过这个特点也是过去它一直默默无闻的原因之一。与锂电池相比,钒电池虽说寿命长,但体积也大,相同容量的钒电池,其体积是锂离子电池的 5 倍左右,因此在消费电子快速发展的这十几年里,钒电池始终默默无闻。
但现在,由于光伏发电和风电的蓬勃发展,各国对大规模储能的需求越来越强。在进行大规模储能时,对于寿命的要求是极高的,而体积大则在忍受范围内,毕竟储能电站也并非时常需要移动的东西,钒电池的性能正好吻合了储能场景。
放到更宏观的角度,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钒储量地,这是国内发展钒电池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较而言,2021 年国内锂资源的全球储量占比仅为 7%,产量占比不到 15%,锂电产业链对海外矿产资源的依赖较强。
有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国内钒产量超过 5 万吨,对应的五氧化二钒产量为 11 万吨以上。
当然,钒电池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其中一个拦路虎就是初始成本很高,还得靠“规模化”来化解,但现在钒电池产业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放大风险,技术路径也尚不成熟,与远期实际大规模使用尚有一定距离,要想规模化还得靠时间,并且还要等得起。